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


當整個社會從小到大都在「比」,從學業成績、工作績效、職場成就等等無所不比,不管資源與人員配置是否不同,就大家攪在一起的去比成效、打考核,喪失的不再只是人心的良善與互助,更讓長期社會發展趨向狹窄的公立與惡質競爭。乍看之下看似公平的能力表現評核制度,仔細推敲其實處處有著明顯的不公平。而芬蘭的想法是,資源、對象、起跑點都不同,為什麼要比?如何去比?放下起跑點不公平與評鑑制度的不平等,人性尊嚴和自我實踐才會自然浮現!(陳之華,p.89)
印象中,去年的這個時候,看的是簡媜寫的「老師的十二個禮物」。整個社會引起一陣閱讀和討論的騷動。

今年,看到木馬文化出版的這一本由陳之華寫的:「沒有資優班」,描寫的卻是和美國完全不一樣的北歐芬蘭。在媒體上,透過NOKIA的成就,讓全世界都認識了芬蘭,但是,其實,一個國家是否強盛,除了工業科技上的成就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到底是怎樣的文化或教育制度,培養出競爭力如此強、學業平均成就相對高的民族。當然,這本書所希望知道的,並不是NOKIA如何成功,這本書想要談的是,一個國家如何花費數十年的光景,一步一步的修正與改革,「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過程。

這本書一樣是一位跟著先生工作外調的關係,整個家庭搬到芬蘭六年,經過作者陪著兩個女兒一同學習芬蘭文化的好奇心與努力的調查研究,一步一腳印的實際走訪芬蘭的許多角落,整理出這本以外人觀點與立場檢視芬蘭教育的書籍。

當然,另外還有一本是吳祥輝寫的「芬蘭驚豔」,但是我還沒看過那一本,所以就先說這一本好了。

每次,當我們觀看異國經驗的時候,一定會不自覺或自然而然的拿自己的文化或背景經驗來比較,作者當然也是。

最近又是教育部經費發放的日子。每次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拿到錢的,不知道該怎麼用,拿不到錢的,愁著新學期要怎麼從學生(家長的)口袋中獲取水費電費等等日常支出的經常性費用。

口號,喊得很大聲,計畫,寫的很漂亮。但是,執行面總是差強人意,或是很難執行,因為,大家都知道,很多事情都只是表面,都是寫好玩的,寫給大人們看的,真正執行會遇到的問題,在精美的計畫當中是不會寫的,真正執行所要規劃的經費,是遠超過帳面上的數目的,還有,真正能夠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幫助所有的學生,不管學生的背景、程度,不管學生是否需要多一倍、多兩倍以上的時間來教導,這些,很多真實的情況是,一開始規劃的時候就會遭到潑冷水的對待。不可能啦,那是理想啊,那還要很多年啦,那需要很多人力啊,我們現在沒有這個本錢,沒有時間啦!

這些,不就是你我日常生活當中遇到的教育情景,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好像,除了少數學校,都是一個樣。重智育的體制下,其他都不重要,一開始,就有好多人被放棄,即使,現在已經快要到不用考試就可以上大學的地步,那些一開始就被放棄的學生,還是沒有很多機會進到大學這個「寬門」。即使真的到了人人可以讀大學的地步,但是,我們能夠提供的資源,畢竟是非常有限的,不然,為什麼一天到晚在喊城鄉差距,一天到晚中學老師都鼓勵學生、逼迫學生往台北的學校競爭,往台北的學校考,因為,台北的學校比較有錢,有錢好辦事。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只是要對照一件事,在這本書中,作者花了好多的心力走訪各級學校,只是為了證明一件事,每個學校都一樣,每個芬蘭的學生,不論是不是本國生或是移民的學生,都能夠受到同樣資源均等的教育,主要的理念只有一個:「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因此,書名寫著,沒有資優班。是的,芬蘭的教育最大的缺陷,在作者看來,是無法提供資優班的個殊教學配置。這在我們的社會裡,是多大的差別,我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並正在嘗受,「只有資優班」教育的後果。

因此,這本書,其實,要自己去看,體會才會豐富。別人講都只是表面而已。能夠整個國家用全心全力,栽培教育每一個孩子,到學校讀書,就只是好好讀書,到學校,就是學習日常生活應該要會的求生本能。除了這些,其他的多餘的計畫或是活動,在芬蘭的教育觀點來看,都是多餘的。

如果有一天,我們有足夠的資源,能夠理所當然,自然而然,一點都不會覺得很麻煩的照顧,每一個需要照顧的學生,我想,那時候的教育環境,會比現在好一些些。期待,有那麼一天。

書名: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
作者:陳之華
出版:木馬文化
出版年月:2008年7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