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教育應該不一樣


在往溪頭的路上,週五的早餐時光,在高鐵摩斯漢堡把這本書看完了。

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情緒去書寫,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筆調去鋪陳。

聽過嚴長壽先生的演講或看過他的書的都知道,他總是有著那種不顧一切的精神,懇切的去希望,大家能稍微改變一點點,在環境議題上,在觀光產業,在許許多多藝文的場合裡,都可以聽到他很熱切的希望為大家做點什麼。

這次,他選擇教育,透過他自己的觀察,對教育的各個面向,做深入的剖析,針對家長、針對教師、學生以及教育者,一一的指出大家不願意面對的真相。

也許,大家可以透過嚴長壽先生所提出來的點,進一步去思考,是否我們只能照著現在既有的路去走,或是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可以讓我們的年輕學子有更寬廣的視野,去找自己想要的,走自己想要的路。

作者:嚴長壽
書名:教育應該不一樣
出版:天下遠見
出版日:2011.04.28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育兒、環保、巫術(我的成效報告)




活動目的:


社會學系為因應學生的學習可以更多元與寬廣,邀請三位在不同領域學有專精的博士,和我們分享研究進行過程當中的甘苦談。透過面對面的座談與互動,可以直接瞭解進行研究需要注意的細節,以及可能涉及的倫理兩難情境,更進一步的,思考身為社會學系的學生,在面對各種課題或流行的議題時,不只是投注表面上的關注與關懷,更可以透過批判性的反省與思考,將知識理論與實踐運動進行對話與反思,人與社會組織,人與社會制度,以及人與社會運動等各層面的反身性對話。



活動內容與實況:

第一場:石博士從育兒的研究談起,她的主題是:「少子化時代的育兒戰略:家庭文化資本與課外活動」,以近來引起話題的「虎媽的戰歌」開場,說明現在的父母親為了養育孩童,不僅在家庭活動上,或是在課外活動當中都隱含著各式各樣的競爭與比較。石博士針對家長的育兒經驗,以面對面訪問的方式對家長和小孩進行研究,試圖整理和拼湊孩童在學習上面可能獲得的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當然,石博士也提到,不容否認的,關鍵仍是家長們的經濟資本以及希望孩子比別人好的價值觀,當然,這些多重的影響與作用之下,造成東方(或指華人)父母親在養育孩子這一塊必須比西方家長付出更多的勞力以及精神,除此之外,石博士也和我們分享了進行研究的各種甘苦談,為了增加資料的深度與廣度,石博士笑著說:「面訪的過程就如同在一個水泥叢林裡探險」,最高紀錄一天是九個小時的訪談。我們看到了質性研究過程的辛苦以及不為人知的一面。這些寶貴的分享可以提供學生在研究進行當中的參考與反省。



第二場:邱博士從近年很風行的環境保護運動談起,她的主題是:「生態現代化或環境衝突不斷?高科技業的環境政治」。邱博士以高科技產業的企業社會責任談起,近年來許多高科技產業紛紛提出企業的綠色白皮書或是企業責任報告。這些文件的提出,一方面是為了企業對本土居民造成的可能污染提出科學的調查與證據,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說服消費者以及負責監督把關的環保單位或民間環保團體。雖然,企業已經透過各種方法善盡企業公民的責任,但是,對於當地居民而言,在地居民要的是一個沒有污染的生存條件。因此,企業、國家與社會公民之間三者的互動,就變成了高科技企業除了追求「更快、更小、更便宜」的策略之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與挑戰。另一方面,邱博士也分享了環保社會運動的運動策略,透過在地居民的自主性的監督機制,可以將專家學者所測得的各項污染的指標和在地的農漁民的實際生活經驗結合,更清楚也更明確的找出真正影響環境污染的主因以及主要的污染源。邱博士指出,這樣的運動策略,對在地區民來說,可以讓居民本身親自參與和監督,而不只是專家學者透過僅有的科學數據,就一味的讓企業透過未公開的檢測結果,排拒或規避真正的污染與危害源生產者的身份。我們看到了在環境保護運動的形成,不只是在地居民、國家和高科技企業者三方的角力,我們也看到了國家為了扶植高科技企業,不斷地運用國家的力量和科學的數據,為高科技企業發聲與站台。因此,透過這個研究,我們可以學習到從多元的角度去觀看在一個運動或議題本身,各方力量施展的情況,也可以透過這樣的訓練與觀察,更清楚且細緻地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實相,我們所生長的環境,以及我們每天賴以為生的生活場域,究竟是怎樣密切地影響著我們在高科技業環伺的每一個居民。



第三場:林博士從巫術的研究談起,他的主題是:「巫術、俗民文化與現代性的想像」。林博士指出,現在生活對於巫術以及對於現代性的想像,大多還是停留在過去既有的文化脈絡與文化框架之中。因此,為了與現代性既有的面向以及討論對話,石博士使用「巫術」作為一個個案(或異例),透過對於這個特殊的個案的討論與省思,更深入的對於巫術與現代性、巫術與文化形式、巫術與社會秩序的運作,以及在歷史上從未消失的巫術論述作為討論的出發點。林博士指出:「(我們經常)深究特定知識過程與知識制度之於現代性想像所形成的連結關係,並同時指出社會秩序等基本問題如何為特定知識技藝與知識框架所掩蔽,甚至禁絕於俗眾與日常生活之外」。林博士想強調的是,將巫術作為一個討論的基準點,我們除了討論巫術在現代生活當作為一種特別的例子之外,我們更可以透過每一個個體的形成,將巫術作為一種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的流動的過程,透過這個流動的過程,在其中所交織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生活的錯綜複雜的關係與張力和辯證的過程,都型塑了豐富且有趣且深富意義的社會學想像力。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虎媽的戰歌


虎媽的戰歌
作者:蔡美兒
譯者:錢基蓮
出版:天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2011331

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教養書,我常常在想,也許我們從小常聽到的:「未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也許就是在形容這種情境吧!

說真的,一開始看的時候,你看到這個媽媽對待兩位女兒的情境,你真的會嚇到,讓我想起國中時候國文老師常常講的:「我覺得我越來越孤獨了」!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兩位音樂資質優秀的女兒,在媽媽的訓練與磨練之下,登台演出獲得好評的過程。我想,任何參加或經歷過這種音樂競賽的人都知道,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沒有一位演奏家是僥倖的,沒有任何一位大師是天生就是天才的,很多人都是靠著苦練才有今天的成就,當然,包括平凡的你和我。

也許是從小就是一路參加各種比賽,我也發現我很多美麗的時間都被剝奪,早自習同學在讀書我卻在禮堂練唱,升旗典禮的時候同學在太陽底下唱歌,我再揮汗如雨的打著大鼓,放學回家了,同學開心的揹著書包回家,我在某間教室裡繼續練著書法字,週六週日,人家都開開心心的在放假,我還得請爸爸媽媽載我到學校練民族舞蹈。為誰練呢?小時候哪裡懂事,在書法、鋼琴、合唱團以及民族舞蹈之間,我度過了我超級充實的童年歲月。

回頭看,今天的我可以多才多藝,不也是當年犧牲許多美好的遊樂時光換來的。因此,看到虎媽在訓練女兒,真是心有戚戚焉!不過,當年我們可都是學校老師一點一滴的訓練出來的,我們反而是會記住老師的面孔記得牢牢的。

不過,其實現在看回去,當年不務正業在這些活動上面,其實也累積了許許多多教室之外的能力,更懂得察言觀色,也更懂得如何在人群當中存活,畢竟,要在國慶晚會上搶鏡頭,要在合唱台上演唱主旋律,或是要在樂隊當中掌控主要的鼓點,某種程度來說,都是擔任主要的角色。然而,這些年過去了,那些日子在我的內心深處,其實正一點一滴的種植了關於藝術的種子。在往後的生活當中,讓我學習到了欣賞與包容,這精采萬分的人事物。

這是一本很誠實的教養書,作者身為大學教授,耗盡了大部分的時間在栽培兩個女兒,你可以說她太極端,你也可以說她太不人性,她也為了讓兩個女兒站上表演的舞台赴出了極大的代價,包括和自己女兒最親密的關係。

讓愛包容一切吧!其實在這些嚴厲的背後,都是把愛給隱藏起來了,也許當我們變成父母親的時候,就可以更深刻體會這樣的感受。一本真實的親子互動的書,讓我們看到,每個掌聲的背後,都是無數的眼淚與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