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ick Bilton
翻譯:王維芬、黃柏恒、楊雅婷
書名: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Facebook, iPad, iPhone, Twitter, e-reader如何翻轉我們的世界?
100年2月24日慶祝蘋果CEO生日發表最新一代Macbook Pro,3月2日發表iPad第二代,再度證明一件事,唯有自己推翻自己,在這個新世界才有辦法生存。
這幾年,報紙的銷量只剩下蘋果日報一枝獨秀,雜誌也都是靠著贈品在衝銷量,為了逼迫消費者購買,很多便利商店的雜誌都封了塑膠膜,消費者只有買或不買兩條路可以選。
這些年,停止訂閱某些集團的雜誌,報紙也都只看大標題,許多時間都耗費在Facebook上的他人狀態與塗鴉牆,Plurk河道上的訊息,透過這些平台,我們就像是一個在吃到飽的餐廳裡吃飯的客人,關心的是我喜歡吃什麼,而不只是今天有哪些東西可以吃。這些供應菜色的廚師,努力的準備著一道又一道的佳餚,身為付費的消費者,自己去挑著該吃這個或是吃那個。已經不再是來者不拒的角色。
同樣的,透過網路的方便與即時性,我可以一邊抱著小孩一邊搜尋著他喜歡看的巧虎或是巴布工程師,當他看著螢幕喊著「Apple」的同時,我已經在YouTube上找到各種他要看的影片或音樂,從小透過影像餵養長大的孩子來說,網路上豐富的資訊就是他的全世界,以「他」這個「我」為主體的全世界。
「所有這些媒介在大腦中都佔有相同的份量及重要性。網路則總合了這一切,帶給大腦一種新的敘述形式和參與過程,帶領我們一起進入一個講述故事的新時代。」(p.188)
「從現在開始,你就是起點。現在,是數位世界跟著你走,而不是你跟在他後面」(p.191)因此,我們靠著我們手上的智慧型手機,在Facebook的功能裡「定位」,隨時可以告訴我們的朋友,「我」現在在哪裡。
「那些以銷售音樂、文字和訊息的人必須知道,他們賣的遠不只這些。他們必須販售新的數位經驗,讓人們購買一種完全的經驗,而不只是文字或聲音。他們還要說服已經習慣免費獲得很多東西的年輕人,這些新的經驗真的值得他們花錢購買。」(p.217)
當然,當手機或電子晶片如影隨形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帶著各式各樣的通訊設備以及晶片,某種程度也成為是一個個被植入晶片的透明人,透過網路,透過無限傳輸的通訊科技,我們可以拿著智慧型手機在咖啡館,在餐廳,在書店裡,連上Facebook打卡,讓關心我們的人隨時可以掌握我們的訊息,或是手機不小心被借走了,也可以透過另外一隻手機搜尋,透過衛星定位找到被借走的手機的確定位置。於是,今天在報紙上已經可以看到許多行銷的奇才,透過各種方法,讓消費者可以量身定做他想要的衣裳。
在公車上,在捷運裡,在高鐵上,每個人對著自己面前的那台小螢幕,想像著自己就和網路上的遊戲有「一體感」,在種菜玩遊戲留訊息的同時,一點一滴的累積與建立著透過真實與虛擬社會網絡的人際關係。
作者說,這是一個重新說故事的年代,你準備好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